无需眼镜就能看 能听还能“摸”的3D影像来了 由好莱坞影星凯特·温斯莱特和威廉·达福担任配音的裸眼3D视效动画片《尼斯大冒险》将于年底上映,预计成为迎接2020年的跨年亲子动画首选。 《尼斯大冒险》采用“实景拍摄+三维特效”的方式制作,虽然是2D电影,却有着极强的立体感,达到了不需要戴眼镜的“裸眼3D”效果。…
4D打印封堵器 修补完心脏“漏洞”就消失 针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房间隔缺损疾病,能不能设计出一种生物可降解、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且在心脏“漏洞”修补完毕之后即可自动消失的封堵装置,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封堵器?近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冷劲松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的一篇题为《4D打印可生物降解及远程驱动控制的形状记忆封堵装置》的学术文章,从医工结合角度给出肯定的答案。 统计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约占临床各种常见先天性异常疾病的28%。…
“抢滩”等保2.0,企业为自己强筋骨 12月1日起,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标准2.0正式实施。等保2.0覆盖所有保护对象,包括网络、信息系统,以及新的保护对象,云平台、物联网、工控系统、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各类新技术应用,为落实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之翼” 本报记者 大雪时节,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佳县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高粱地纷纷披上了银霜。但是在贫困户李林雄的心里,却感到暖阳似火,今年他在佳县科技扶贫团的帮扶下,高粱用了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新技术种植,亩产增加了近一倍,10亩地共增收了8000元,今年就脱贫了,甭提有多么扬眉吐气了。…
我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成功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曲面电视等智能电子设备趋向更加轻薄的OLED显示屏,全球的显示器生产厂家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加紧布局“下一代屏幕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日前,由新松机器人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在国内某知名企业成功应用,这是国产机器人首次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进入高端柔性屏幕生产线,实现搬运柔性OLED关键器件环节国产化。…
NASA拟明年送两个人体模型绕月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明年将两个人体模型送上绕月轨道,以调查太空辐射对宇航员的影响,为未来的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做准备。 据悉,这两个模拟成年女性躯体的假人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设计,分别叫“黑尔佳”和“祖海尔”,由模仿人体组织(包括骨骼、软组织及其他器官)的塑料制成。…
小行星贝努为何会喷射颗粒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抵达小行星贝努后不久,OSIRIS-REx任务团队发现,贝努持续向外喷射颗粒。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小行星上发现颗粒喷射活动。…
我国激光测距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8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天琴空间科学任务研讨会上获悉,自今年6月以来,“天琴计划”科研团队已经多次成功实现了地月距离的激光测量,并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5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仅有5个国家具备激光精准测量地月距离的技术能力。…
久杀不灭的幽门螺杆菌有了新克星 号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因其耐药性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之一。记者8日从南京医科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课题组合成了一种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
当心!挥手照片可能泄露指纹信息 科技日报讯 (金凤)你流传到网上的照片、视频,若被拿来做人脸识别,极有可能被解锁;挥手的照片,也有可能泄露指纹信息……在12月6日—8日召开的第15届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国际会议上,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部身份验证、指纹等生物识别手段,容易受到面部伪造等手段的攻击,建议将生物识别认证与其他辅助认证手段相结合,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而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人脸失真信息,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进行身份识别。 每天,大量的个人图片和视频都会出现在网上,这给一些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
需求大、待遇好,新农科人才成“抢手货” 浙江湖州一家生物种业公司负责人周经理已经连续多年在农林水利类招聘会寻觅人才。近日,浙江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农林水利类专场招聘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周经理发现,除了传统的农林企业外,这次还多了不少环境工程、宠物医疗和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的身影。…
技术推广至211.97万亩 袁隆平团队“三一工程”喜获丰收 科技日报长沙12月4日电 (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李建武 黄思娣)4日,记者从在长沙召开的“三一工程”总结会上获悉,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牵头主持的该工程,今年赢得“大满贯”。其中,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种植模式在该省县市建立12个示范基地,实施核心示范面积3.26万亩,除一基地受灾害影响外,11个基地均达周年1200公斤产量目标,并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17.44万亩。…
中国首个科幻研究院来了 科幻与现实在这里对话 一家顶着“科幻”头衔的研究院,近日在四川成都诞生。它由四川大学与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创建,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以下简称川大文新学院)、四川省科幻学会和《科幻世界》杂志社负责具体实施。…
首届“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发展峰会”将于2020年1月举行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易潇)首届“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发展峰会”将于2020年1月10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此次峰会由人民网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聚焦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安全和发展问题。…
WeWork估值暴跌、裁员求生 红极一时的共享经济还有未来吗 前不久,共享办公企业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这家创立9年的公司距离上市似乎仅有一步之遥。但是,后续的故事却并没能按照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
地铁上“链”通多城 “全国通”有望提速 近日,上海地铁晒出一年成绩单:长三角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9城市及厦门、青岛共计11个城市已全线实现一票乘车。 2018年12月1日,第一张长三角地铁“通票”在上海、杭州、宁波三地诞生,此后,与支付宝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上海地铁加速建设。…
“沙尘塔”或揭密火星的水去哪了 201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详细观察了火星上一场大规模沙尘暴的生命周期,NASA一辆服役近15年的太阳能火星车“机遇号”也被困其中,在漫天的尘埃中陷入沉睡。根据此次及此前观测到的数据,近期有两篇分别发表在《大气科学》杂志、《地球物理研究:行星》杂志上的论文对火星风暴中的“沙尘塔”现象展开了研究。…
质量超理论上限的它 揭示黑洞另一种存在方式 近日,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在线发布了一项重大发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 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超大恒星级黑洞远超理论预言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势必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无需调控而胜任不同任务 这种AI更接近人类思考方式 纽约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教授马库斯最近和人工智能企业“深层思维”(DeepMind)杠上了。继前不久在推特(Twitter)上质疑美国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组织OpenAI的解魔方机械手之后,近日他又对“深层思维”新推出的《星际争霸2》智能体“阿尔法星”(AlphaStar)进化版提出六大质疑。…
25亿!贵阳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助推成果转化 2日,由五分时时彩-5分时时彩官方省贵阳市人民政府授权市科技局出资的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总规模达25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性科技专项资金出资5亿元,其他社会资本出资20亿元,主要投向大数据、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中高端制造等产业。…
金星是否曾有生命?专家建议派“旗舰”一探究竟 尽管现在的金星简直就像是恐怖科幻电影的背景,但有研究指出,金星过去可能也曾有生命栖息。为厘清金星过去是否宜居这一难题,美国一个顾问小组建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建造“金星旗舰”(Venus Flagship)探测器,来获得答案。…